刻意放鬆

· 心理學

  你過得好嗎?這句常見的問候,你會先聯想到生活的哪些部分呢?是你的事業、感情、人際關係,還是你的生活品質呢? 在現今的社會中我們被教導『偷懶』是不好的,要成功、要取得想要的生活就是要拼盡全力,『比別人』都努力。

也因此我們逐漸忘記了怎麼『休息』,一但放鬆就開始擔心是不是這樣是在偷懶,是不是還有什麼代辦事項還沒完成。 我們也因此失去了生活品質,不論何時何地,我們心中總是處於忙碌的狀態,因此今天介紹這本『刻意放鬆』讓我們一起學著擺脫。 擺脫傳統所認定的無時不刻都要認真努力,開始學著如何放鬆,如何好好照顧要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身心靈。

 

有人以為要等到賺夠了錢才有資格談放鬆,可是在你努力賺錢的漫漫時光裡,許多重要的時光與人事物也隨之流逝。 有人以為要等工作都完成了才可以放鬆,可是隨著年紀增長、責任越重,需要處理的工作只會更多,不會減少。 假如你是一個工作繁忙,甚至需要待機(on call)的人,難道就註定無法放鬆了嗎?

所謂的放鬆就是一種友善的自我照顧: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,然後用適當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。

我們可以使用『典型的一天』來調整自己的習慣,進而取得生活中的平衡。

典型的一天

  • 第一步:盤點行動 
    列出在典型的一天中最常進行的二十四件事
  • 第二步:評估影響 
    辨識出「滋養+」與「耗能-」的效果。 
    「滋養」是指你做了這些事情之後,會感到滿足、愉悅、平靜;你喜歡做這件事,也喜歡做這件事情的自己, 雖然當中有某些事會消耗你的體力,但整體而言你的感受與經驗是正向的。
    「耗能」則是指你做完這些事後,不僅覺得不舒服、疲憊,也可能浮現後悔、鬱悶、低落等負面情緒
  • 第三步:統計數量 
    統計出總共有幾個「+」與「-」
  • 第四步:辨識成效
    暫時放下「-」號,並且試著在「+」號當中,進一步辨識出哪些屬於「短期滋養」?哪些能夠帶給你「長期滋養」?

關於耗能的「-」:有些事情雖然讓你覺得耗能,但那或許與你的生計息息相關(例如:業務報告、寫記錄),所以你不必將它們全數刪除,而是在做這些事情時安排休息時間,保持規律的工作或生活步調。 
另外,有些事情雖然耗能,但它們在當下提供我們立即性情緒宣洩或紓壓(例如躺在床上滑手機、吃宵夜),所以淺嘗即止、偶一為之就好, 不僅可以保有生活的樂趣,也不致對身心造成傷害。
因此,可別全盤否定「-」的價值,那或許是保有你生計、創造快樂的重要來源

  請相信,你就是自己身心健康的專家:無論是耗能或滋養,其實經常都是你有意/無意間, 發展出來幫助自己在各方面過得更好的策略,所以我們不需要批評或否定自己的行動。 相反地,我們應該回過頭檢視自己的生活,從習以為常的生活慣性中找出有利的行動,刻意重複這些行動, 辨識出長期下來會對身心有害的行動,練習消除或偶一為之就好。

無論我們有多麼想要,以現在的技術我們就是無法回到已經逝去的過去,也無法恣意跳到尚未到來的未來,我們能夠把握的,只有當下,此時此刻。 好好的生活在當下,減少生活中耗能的部分,增加生活中長期滋養的成分,讓我們一起練習如何放鬆,並走向更舒適的人生吧!